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日期:2011-03-16 00:00来源:芜湖统计局作者:综合科浏览次数: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

主要数据公报

 

芜湖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全面掌握我国R&D[1]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经市政府批准,我市及时组建了清查机构并组织实施了清查工作。在清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广大清查人员的艰苦努力,清查的数据采集、质量核查、汇总及评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清查结果,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全社会R&D清查主要数据

(一)开展R&D活动单位[4]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单位189个。其中工业企业170 个,高等院校11个,事业单位5个,非工业企业3 个。

(二)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市R&D人员12710人。其中工业企业10553人,高等院校1876人,事业单位250人,非工业企业31人。在R&D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7235人,占56.9%。女性人员1941人,占15.3%。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人员10415人,占81.9%,位居各行业之首;教育1813人,占14.3%;卫生313人,占2.5%(详见表1)。

 

 

 

表1  R&D人员按行业分组一览表

行    业

R&D人员(人)

占比(%)

合    计

12710

100.0 

  农、林、牧、渔业

18

0.1

    农业

18

0.1

  采矿业

10

0.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0

0.1

  制造业

10415

81.9

    农副食品加工业

17

0.1

    食品制造业

55

0.4

    纺织业

355

2.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6

0.2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8

0.1

    造纸及纸制品业

28

0.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0

0.9

    医药制造业

271

2.1

    橡胶制品业

43

0.3

    塑料制品业

118

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9

1.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40

1.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91

7.0

    金属制品业

217

1.7

    通用设备制造业

482

3.8

    专用设备制造业

32

0.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236

49.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43

7.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4

1.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8

1.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28

1.0

  建筑业

13

0.1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13

0.1

  教育

1813

14.3

  卫生

313

2.5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5] 8501人年;其中工业7512人年,占88.4%。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4.5倍,其中工业是2000年的6.4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454人年,占5.3%;应用研究人员321人年,占3.8%;试验发展人员7726人年,占90.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3.9倍、0.8倍和5.7倍。

(三)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市R&D总经费185125万元,是2000年的9.3倍,年平均增长28.1%。其中工业企业174341万元,高等院校8886万元,事业单位1555万元,非工业企业345万元。R&D经费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1%,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4751万元,占2.6%;应用研究经费4084万元,占2.2%;试验发展经费176290万元,占95.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4.2倍、1.1倍和11.6倍。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34444万元,占18.6%;企业资金147451万元,占79.6%;国外资金101万元,占0.1%;其他资金3129万元,占1.7%。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172989万元,占93.4%;教育8487万元,占4.6%;卫生1953万元,占1.1%(详见表2)。

 

表2 R&D人员、经费按行业分组一览表

 

R&D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

总量

(人年)

比重

(%)

比2000年增长

总量

(万元)

比重

(%)

比2000年增长

(%)

(%)

总计

8501

100.0

352.7

185125

100.0

825.9

  农、林、牧、渔业

15

0.2

-83.3

123

0.1

-74.1

 采矿业

10

0.1

 

273

0.1

 

  制造业

7463

87.8

581.6

172989

93.4

1538.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9

0.4

-51.9

1078

0.6

143.9

  建筑业

5

0.1

-89.4

222

0.1

46.1

  教育

760

8.9

208.9

8487

4.6

85.2

  卫生

209

2.5

-21.4

1953

1.1

1583.6

按县区分,经济技术开发区R&D经费127827万元,占69.0%;芜湖、繁昌、南陵三县11915万元,占6.5%;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四区45383万元,占24.5%。

(四)R&D项目(课题) [6]情况

2009年,全市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课题)2541项。其中工业企业692项,高等院校1805项,事业单位37项,非工业企业7项。 

参加项目(课题)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279人年。其中工业企业6288人年,高等院校802人年,事业单位170人年,非工业企业19人年。

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157592万元。其中工业企业152583万元,高等院校3095万元,事业单位1583万元,非工业企业331万元。

2009年,全市项目人员比2000年增长299%,项目经费是2000年的11.6倍。人均项目经费21.7万元/人年,是2000年的1.9倍。

(五)研究开发机构[7]情况

2009年末,全市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251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6948人,是2000年的6.9倍;其中博士和硕士746人,占10.7%。研发机构全年R&D经费105612万元,是2000年的7.5倍。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100728万元,是2000年的3.3倍。

研究开发机构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9个,占3.6%;农业科学领域2个,占0.8%;医药科学领域3个,占1.2%;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233个,占92.8%;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4个,占1.6%。

2009年,全市研究开发机构R&D经费10.6亿元,是2000年的7.5倍,年平均增长25%;其中制造业10.5亿元,占99.2%。

(六)R&D活动主要产出情况

2009年,全市共申请专利[8]2853件,其中发明专利889件,分别是2000年的119倍和148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31.2%,比200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95件。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

(一)开展R&D活动企业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70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5%。其中,大中型企业49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46.2%。

在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8个,占4.7%;其他内资企业135个,占7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个,占8.2%;外商投资企业13个,占7.7%。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R&D人员10553人,是2000年的8.8倍;其中女性1461人,占13.8%。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7512人年,是2000年的6.4倍。

2009年,工业企业R&D经费174341万元,是2000年的15.8倍,年平均增长35.9%;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9] 为1.23%,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158345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

在工业企业R&D经费中,内资企业R&D经费157693万元,占90.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448万元,占3.1%;外商投资企业11200万元,占6.4%。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172989万元,占99.2%;其他行业1352万元,占0.8%。

按县区分,经济技术开发区R&D经费127827万元,占73.3%;芜湖、繁昌、南陵三县11571万元,占6.7%;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四区34943万元,占20.0%。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692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6276人年,项目经费152583万元。与2000年相比,项目人员增长2.44倍,项目经费增长10.2倍。人均项目经费24.3万元/人年,是2000年的3.3倍。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10]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73.3%,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13.9%,技术原理研究项目占3.3%,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3.2%。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76.3%,国家科技项目占15.8%,地方科技项目占5.3%。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65.2%,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21.1%,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3.4%,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2.8%。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末,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213个,是2000年的4.7倍。机构人员11774人,是2000年的17.1倍;其中博士和硕士967人,占8.2%,比2000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全年机构经费216880万元,是2000年的44.1倍。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原价86023万元,是2000年的3.2倍。

(五)R&D活动主要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11]产值3822148万元,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286329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3.2%。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2678件,是2000年的128倍;其中发明专利810件,是2000年的135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30.2%,比2000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 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 开展R&D活动单位: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事业、高校、科研机构等。

[5] 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6] 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8]专利:统计口径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R&D活动相对密集的企业、事业、高校、科研机构等。

[9]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10]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不含工业企业立项经费不足10万元的项目。

[11]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