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一季度,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状况整体较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同比增长14.3%;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季末从业人员同比增长2.4%。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状况
一季度末,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5.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4%。呈现的就业特点有:
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人员占六成以上。从经济类型分组看,季末国有单位(含国有控股公司)从业人员12.4万人,同比增长5.3%,占单位从业人员的35.2%;集体单位0.3万人,增长7.0%,占0.9%;其它经济类型单位22.5万人,增长0.8%,占63.9%。与去年同期相比,国有、集体单位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0.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其它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2、企业从业人员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主体部分。从单位类型分组看,季末企业从业人员25.2万人,同比增长1.9%,占单位从业人员的71.6%;事业单位7.1万人,增长3.8%,占20.3%;机关2.8万人,增长1.2%,占7.8%。
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幅最快。从产业分组看,季末第一产业单位从业人员0.05万人,同比下降3.8%,占单位从业人员的0.1%;第二产业单位18.86万人,增长1.3%,占53.7%;第三产业单位16.25万人,增长3.7%,占46.2%。
4、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占近四成。从行业分组看,季末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最大,占39.3%;其次是建筑业,占12.3%。(参见下表)
2013年一季度分行业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 |||
行 业 |
从业人员 (人) |
比重 (%) |
增幅 (%) |
总 计 |
351662 |
100.0 |
2.4 |
农、林、牧、渔业 |
502 |
0.1 |
-3.8 |
采矿业 |
543 |
0.2 |
-29.2 |
制造业 |
138218 |
39.3 |
3.0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481 |
1.8 |
-1.2 |
建筑业 |
43367 |
12.3 |
-2.9 |
批发和零售业 |
11899 |
3.4 |
6.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723 |
6.5 |
-4.0 |
住宿和餐饮业 |
3665 |
1.0 |
-12.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347 |
0.7 |
2.5 |
金融业 |
11914 |
3.4 |
9.6 |
房地产业 |
4352 |
1.2 |
29.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23 |
0.3 |
-1.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077 |
2.0 |
16.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246 |
1.5 |
3.6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46 |
0.1 |
-5.4 |
教育 |
41863 |
11.9 |
7.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7715 |
5.0 |
5.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93 |
0.5 |
-1.9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30488 |
8.7 |
-1.6 |
二、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报酬状况
一季度,我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主要特点有:
1、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工资增幅高。从经济类型分组看,一季度,国有单位(含国有控股公司)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691元,同比增长9.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133元,增长16.5%;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767元,增长17.5%。
2、企业单位工资增量大。从单位类型分组看,一季度,企业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936元,同比增加564元,增长16.7%;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593元,增加448元,增长10.8%;机关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217元,增加242元,增长6.1%。
3、垄断行业报酬领先。从行业分组看,一季度,金融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为6227元。收入高的行业还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月均5730元,下同)、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035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710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506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供求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虽然就业人口上是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多人争一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无人应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