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砥砺奋进七十载 皖江明珠更璀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芜湖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四

发布日期:2019-10-09 00:00来源:芜湖统计局作者:综合科浏览次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芜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不断加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江巨埠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跨入新时代。

一、七十载披荆斩棘,消费市场砥砺奋进

回顾70年来的发展之路,芜湖消费品市场历经了恢复发展时期、曲折前进时期、繁荣活跃时期三个主要时期。

1、消费品市场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 1957年)建国初期,全市城乡市场商品十分匮乏,百业待举。1949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有0.26亿元。19495月,芜湖市建立了国营商业机构贸易公司;19503月,改组设立了百货、粮食、花纱布、土产4个国营分公司和7个国营商业批发零售点,形成了国营商业的基础。到1952年,国营商业进一步壮大,经营比重上升到51.8%,超过了私营商业,1952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0.57亿元,是1949年的2.19倍,年均增长 29.9%。至1957年,芜湖市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具备条件的107户私营商店直接转为国营门市部,有3310户小商小贩分别组成了314个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单纯私营个体户剩下2398户,全市城乡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为辅的市场格局,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98亿元,比1952年增加了0.41亿元,国合商业商品纯购进总额2.32亿元,国内销售总额2.27亿元,库存总额0.85亿元。

2、商贸流通业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年)这一时期,芜湖市消费品市场在曲折中前行。商业机构、流通渠道被多次大并大撤大调整,致使市场出现大起大落。1960年到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更阻碍了商业发展。196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亿元,1958-1965年年均仅增长3.4%,国合商业商品纯购进总额和国内纯销售总额分别为1.75亿元和1.90亿元,比1957年分别下降24.6%16.3%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再次使商贸流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文革十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6.9%,大大低于一五时期增长11.5%的速度。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合商业才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27亿元,国合商业国内纯购进总额4.11亿元,国内纯销售总额为4.46亿元,但个体商业不断萎缩,零售额只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真正形成了公有制商业的一统天下

3、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时期(1979-2018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通过改革和发展,商业网点迅速增加,城乡市场空前活跃,流通商品日益丰富,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个体经济蓬勃兴起,商品交易市场迅猛发展。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不断繁荣,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芜湖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商品丰富、购销两旺的大好局面。到2018年,全市当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28.26亿元,是19490.26亿元的3954.8倍,年均增长12.8%,比全省年均增幅快0.8个百分点,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49年的5.2%提高到8.5%

二、沐浴改革迎春风,皖江古埠展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把发展流通业作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商品市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在不断增强获得感中共享改革开放硕果。

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人均消费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支出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全市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消费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8.26亿元,是19783.27亿元的284.7倍,年均增长15.5%。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省第二个市场消费规模达千亿元的城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位次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2位。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74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3万元,是1978年人均 168元的163倍。

2、居民收入显著提升,食品消费占比下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92元增至2018年的38397元,较1978年增长了98倍,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收入从1978年的95元提高到2018年的20649元,较1978年增长了217倍,年均增长14.4%。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温饱型消费逐渐向改善型消费提升,全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明显下降。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62.6%下降到2018年的32.8%,下降29.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3.5%下降到2018年的34.7%,下降了28.8个百分点。

3、消费升级换挡加快,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从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的快速普及,到上世纪末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新三件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再到新世纪以来以汽车、住房、通讯为主的消费升级换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得以不断实现。1985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04辆、缝纫机64台、黑白电视机76台。1999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冰箱92台、洗衣机98台。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1辆、移动电话241部,而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每百户仅拥有汽车2辆、移动电话15部。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01837.5平方米,增加30.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1978年的8平方米扩大到2017年的43.2平方米,增加35.2平方米。

4、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流通领域改革见成效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流通格局形成,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流通的活跃和市场的繁荣。商贸流通业成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最早和发展最快的领域,以傻子瓜子的诞生为代表,吹响了全国民营经济复苏的号角,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国合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截止2018年末,全市登记注册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个体户达13.66万户,占全部个体户的73.0%,从业人员达27.21万人,占全部个体户的69.7%;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私营企业达2.29万户,占全部私营企业的30.7%,从业人员达7.59万人,占全部私营企业的19.7%。而1978年全市个体户仅833户,私营企业近乎空白,全市私营从业人员数不足7000人。

三、锐意进取新时代,阔步迈向美好未来

新时代以来芜湖锐意开拓进取,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敏锐把握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市场发展的契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迅猛发展,多种业态交相辉映、融合发展,开拓新兴商业蓬勃发展的广阔空间。

1、敏锐拥抱“互联网+”,“电商芜湖”成为城市新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三只松鼠、凡臣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商企业异军突起,电商芜湖喷薄而发。芜湖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全省电商发展核心城市。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76.66亿元,自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高达77.0%。与此同时,全市快递业务量快速攀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完成业务量1.38亿件,稳居中部非省会城市首位。三只松鼠、凡臣电子被评为国家电商示范企业。三只松鼠于20197月成功登陆A股。芜湖县成为全省首个阿里电商全国百强县。长江智慧港、繁昌电商园、新芜电商园等园区成功获批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共生物流入选中国产业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凡臣电子、吾悦食品、蝶爱等企业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2、倾心打造欢乐芜湖,以旅促商、以商兴旅良性互动2013年伊始,市委以一号文件印发《关于打造欢乐城市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欢乐城市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科技、工业、农村、商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引领,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水上世界、东方神画相继开园,方特旅游区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实现芜湖5A景区零的突破。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建成雨耕山文化旅游区和芜湖雕塑公园,启动芜湖古城等建设。推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建成奇瑞国家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单位和途居龙山房车露营地等。推进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建设,芜湖县北陶村、繁昌县中分村、南陵县霭里村入选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截止2018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33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9家。2018年,芜湖方特门票收入超黄山、九华山,居全省各景区之首;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5749.11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699.5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28.01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13亿美元。

3、大力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商业发展活力新时代以来,全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体系,率先公布涉企收费清单、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突出抓好企业降本减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32条意见、扶持产业发展"1+5+6"政策体系。深化一企一组一策帮扶行动,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超百亿元。建成全国领先的政府大数据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出全省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推进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登记 容缺受理制度。商合杭铁路长江公铁大桥、机场、轨道交通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并加快建设。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数由2012年的743家增加到2018年的1534家,实现翻番。万达广场、苏宁广场、银泰城、八佰伴等大型商贸综合体相继开业运营。截止2018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个,数量及交易量均居安徽沿江城市之首、省内仅次于合肥。

春华秋实七十载,栉风沐雨向前行,芜湖这颗长江之畔上的明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散发着迷人和耀眼的光芒。展望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芜湖的消费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高质量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