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04年芜湖市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9-05-21 00:00来源:芜湖统计局作者:超级管理员浏览次数:

  2004年,面对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推动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为近六年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1.82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5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8.5:57.7:33.8调整为8.2:58.5:33.3,工业化实现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产比重继续下降。人均生产总值为15392元,增长13.9%。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38亿元,增长23.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21亿元,增长4.7%;营业税6.03亿元,增长31.4%;企业所得税2.13亿元,增长15.3%。全年财政支出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基本建设2.31亿元,增长51.8%;科技三项费用0.2亿元,增长13.1%;城市维护费2.21亿元,增长42.4%;教育事业费5.02亿元,增长63.9%。

市场价格。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4.5%,比上年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7%,涨幅最大;居住类价格上涨9.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8%;烟酒及用品、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基础尚不稳固,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不快;县域经济发展步子不快,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增大;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在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家一系列鼓励发展粮食种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激励下,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2.6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5%,扭转了多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的趋势。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粮食75.95万吨,增长34.3%;油料9.93万吨,增长23.1%;棉花7593吨,下降0.5%。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例由上年的38.8:61.2调整为39.4:60.6。全年造林面积2361公顷,其中,防护林298公顷;经济林3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067公顷。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水果10.55万吨,比上年下降40.2%;肉类产品7.98万吨,增长11.9%;牛奶产量4095吨,增长83.5%;水产品8.88万吨,增长0.9%。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8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拖拉机2.5万台,比上年增长1.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4.81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55千公顷。完成了繁昌北埂泵站、平垸行洪巩固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城北下闸泵站开工建设,青弋江分洪道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继续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芜湖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动物防疫中心、三山蔬菜批发市场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率为47.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3%。430户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8.75亿元,下降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6.37亿元,增长70.4%;股份制企业61.03亿元,下降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12.22亿元,增长13.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7.4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1.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7.3%。主要工业品产量大部分增长较快,纸制品、生铁、钢材、工业锅炉和彩色电视机、房间空调器分别比上年增长96.6%、163.2%、184.4%、86.7%和63.0%、65.2%。

  工业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9.51亿元,利润21.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10.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8%,比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趋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82亿元,比上年增长4.2%。136家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93亿元,施工面积638.5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41.4万平方米,实现利润0.6亿元,实现税金1.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城镇投资150.4亿元,增长18.8%;农村非农户投资15.61亿元,增长45.8%;城乡居民投资6亿元,增长6.6%。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投资28.97亿元,增长11.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90.71亿元,投产项目数为93个,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52.7%。

重点工程建设。“861”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64项,总投资规模249.1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1.85亿元。长江大桥南岸接线工程建成通车。芜马高速完成路基工程,芜大高速开工建设。市区至三县快速通道加紧建设,部分路段已完成路面快车道油路面铺设并顺利通车。美的空调和鑫科新材料的扩建项目、新兴铸管和富鑫钢铁的改造项目、锦江高密度板和三佳有色铸造的新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奇瑞四期、海螺水泥扩建和新建项目、金鼎电站锅炉项目开工建设。芜湖—南京城际铁路纳入长三角铁路建设规划;芜太高速芜雁段报省立项;芜申运河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五、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全年新批外资企业59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利用外资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0%;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实际引进省外资金62.05亿元,增长37.5%。引进了德国巴斯夫、日本东芝、美国联合技术集团开利公司、美国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一批三产项目落户芜湖,苏宁电器来芜连锁经营,沃尔特大酒店一期工程建成、汉爵阳明大酒店完成土建,深圳华强旅游城项目正式签约。鑫龙电器等企业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园区建设。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6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9亿元;实际利用内资67.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7.21亿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8亿元;完成凤鸣湖开放空间总体规划,开工建设凤鸣湖北路北段、港一路、港二路等道路工程以及水系、供水、绿化等工程。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银湖北路、景观大道一期人行道铺装、路灯安装及部分地下管网建设等均已完成,基本形成了区内道路、水电和地下管网骨架。2004年,县区各类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48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园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源。

六、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从地区看,消费主要集中在市区,其零售额为63.55亿元,增长21.6%,占全部零售额的62.0%;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38.99亿元,增长9.1%。从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其零售额为89.42亿元,增长19.7%,占全部零售额的87.2%;餐饮业零售额11.73亿元,下降0.5%。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36家,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亿元,增长23.1%;新世纪商业街、中南建材城、旅游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深国投购物广场、亚夏汽车城、融汇中江广场、天地亿万多专业批发市场等一批新型商贸设施建成或开工建设。

2004年,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旅博会、茶博会、科博会、汽博会、医博会、人才交流会等品牌会展,宣传了芜湖,促进了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其中,进口总额3.68亿美元,增长20.0%;出口总额3.17亿美元,增长112.7%。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15亿美元,增幅高达220.4%,占出口总额的67.9%,继续成为出口的主体。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加强,亚洲、欧洲和北美州三大市场继续保持我市出口份额的前三位,出口比重分别达到63.6%、21.4%和5.9%,其中对欧洲的出口增幅最大,为242.4%。

旅游。全年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旅游创汇收入2200万美元,增长83.3%。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501.6万人次,增长25.4%,其中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增长25.0%;海外游客1.6万人次,增长72.0%。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31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饭店20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9家。全市拥有AA级及以上旅游区5处。进入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省“农家乐”示范点1处。

七、交通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交通运输。公路客运量2720万人次,增长19.8%;铁路旅客发送量227.67万人次,增长16.0%;水路客运量68.04万人次,增长12.5%。公路货物运输量2559万吨,增长0.3%;铁路货物运输量167.56万吨,增长0.5%;港口货物吞吐量3250万吨,比上年增长50.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84134辆,其中汽车31838辆;民用船舶3346艘。全部公路里程312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842公里。

邮电。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价)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电话交换机127.34万门,新增51.0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75万户,新增8.4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7.07万户,新增2.77万户;移动电话55.20万户,新增10.6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928部/万人;年末数据通信用户34.1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81万户,新增1.71万户;中继光缆长度达到3440公里。全年发送信函1260万件,比上年增长6.5%。

八、金融保险业

2004年,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8.79亿元,比年初增加44.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21亿元,比年初增加8.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37亿元,比年初增加26.8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5.37亿元,比年初增加84.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1.63亿元,比年初增加33.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3.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全市外汇存款余额6797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345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458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558万美元。

2004年,先后组建了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长江产权交易市场中心和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年末全市拥有担保企业11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人身险6.01亿元,增长6.7%;财产险2.12亿元,增长20.2%。赔款支出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人身保险赔付0.16亿元,下降25.3%;财产保险赔付1.04亿元,下降7.7%。年末全市拥有人寿、财产保险公司9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04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年末,全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6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个,企业技术中心16个,博士后工作站3家。有1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12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科技项目。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增入驻企业25家,当年经“孵化”出中心创业6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81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3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2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科技成果40项。年末高新技术企业53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3家,当年新增12家;高新技术产品4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6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80件。奇瑞汽车公司“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评审。

教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39所,在校学生44.27万人,其中:高等院校10所,招收学生2.97万人,在校学生8.2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75万人和1.7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万人;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1万人;普通中学126所,在校学生14.08万人;小学354所,在校学生16.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新办民办学校25所。出台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顺利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提前完成了全市信息技术教育“校校通”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工程。高校园区初具规模,已有安徽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入驻园区,芜湖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正在建设之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4个,市区图书馆藏书38万册;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机1座;电视台4座,电视发射机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5%和97.4%;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52万户,完成广电混合网升级改造1.2万户;数字电视正式开通。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8场次,其中成功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芜湖”大型文艺晚会;群众性文化活动29次,文艺团体演出51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6场次;创作剧(节)目43个,其中越剧现代小戏《招聘》等在全省小戏调演中获奖;地方报纸发行量2808万份,其中《芜湖日报》发行量792万份。芜湖日报新闻大楼开工建设。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1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1个;拥有病床7193张,卫生技术人员7489人,医生3328人。在医院、卫生院中,拥有病床6762张,卫生技术人员6602人,医生2838人。完成了市本级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体制改革,完善了重大社会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组建了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控制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全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

 体育。2004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10枚,其中金牌7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48人,办理审批二级运动员70人,培训审批二级裁判员21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2%。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5次,参加人数28万人。承办了中国足球争霸赛,“绿化江河”足球比赛和中国乒乓球男子和女子超级联赛比赛。年末共有体育场地1212个,面积159.25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场面627 个。体育彩票全年销售2500万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28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2004年,完成了青弋江以北地区天然气置换工程。建成了营盘山路、梅莲路和城南纬五路、纬六路、纬七路、经二路、经三路,九华北路扩建及东四大道西段工程基础竣工,完成了吉和北路等5条道路的人行道改造、黄山西路等14条道路绿化、长江路等14条道路路灯改造、中江桥等4处亮化工程。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赭山公园整治后于5月1日免费向市民开放,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340公里,车辆788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市公交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2.5万吨,用水普及率100%。管道燃气供气总量332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0.53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75万吨,用气人口37.07万人,城市气化率95.5%。居民用电363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年末绿化覆盖面积29.2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9平方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7.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8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年末,全市拥有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1个;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03.37平方公里;13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69.78平方公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3%;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7.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6%。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0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4.56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男性人口116.50万人,女性人口108.0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和48.1%。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13‰,人口死亡率为6.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75‰。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3元,比上年增长16.7%;人均消费支出6333元,增长12.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59平方米,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9元,比上年增长20.6%;人均消费支出2440元,增长2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12平方米,增长4.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165元,比上年增长24.3%。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3.30万人,净增0.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50万人,下降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19万人,增长26.2%。年末拥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111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32万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6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16万人次;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97.0%。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77个,床位2426张,在院收养人数0.18万人。有4.99万城镇居民、1.35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3270万元,共筹集公益金1140万元。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廉租房建设全面启动,首批居民已经入住。

附表:        2004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一、农产品产量

 

 

 

粮食

万吨

75.95

34.3

棉花

万吨

7593

-0.5

油料

万吨

9.93

23.0

烤烟

2506

-5.4

茶叶

2312

31.9

水果

万吨

10.55

-40.2

蔬菜

万吨

50.36

-3.8

肉类

万吨

7.98

11.9

牛奶      

4095

83.5

生猪(出栏数)

万头

50.16

4.9

家禽(出栏数)   

万只

1976

14.6

水产品  

万吨

8.88

0.9

二、工业产品产量

 

 

 

啤酒

千升

66840

13.2

卷烟

亿支

248

10.3

万吨

2.30

15.6

万米

3057

8.9

服装

万件

4500

33.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6.10

4.5

机制纸版

万吨

8.60

-33.8

合成洗涤剂

4112

-90.1

塑料制品

万吨

33.20

23.5

水泥

万吨

621

7.0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8.73

40.2

万吨

3.53

-1.2

铜加工材

万吨

9.83

41.9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1602

86.7

金属切削机床

343

-4.5

汽车

万辆

8.50

-21.4

改装汽车

万辆

1.01

-17.8

民用钢质船舶

完工量万吨

5.05

-31.2

低压开关板

5554

-63.0

房间空调器

万台

324.22

65.2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10.65

-32.2

汽车仪器仪表

万台

46.88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