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芜湖市统计局 芜湖调查队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等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开拓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坚持不懈保障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234.24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21.76亿元,增长11.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742元,比上年增长14.4%,按年末汇率折算为7755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4∶65.9∶27.7调整为6.3∶65.9∶27.8。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3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92亿元,增长26.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0.41亿元,增长12.3%;营业税51.29亿元,增长21.5%;企业所得税14.80亿元,增长21.6%;城市维护建设税10.35亿元,增长10.1%;契税13.57亿元,增长20.4%。全年完成财政支出30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2.06亿元,增长8.9%;教育支出49.17亿元,增长3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65亿元,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19.85亿元,增长25.2%;住房保障支出37.86亿元,增长66.9%。投入71亿元,实施了39项民生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其中,城镇投资1669.81亿元,增长24.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80.15亿元。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54.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0.0%。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67亿元,增长130.5%;第二产业投资861.97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投资859.78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投资817.15亿元,增长34.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66.67亿元,增长25.6%。全年销售商品房426.99万平方米,增长12.0%;商品房销售额236.26亿元,增长14.4%。
市场价格。2012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1%,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3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98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9.12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24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2万吨,农村用电量12.58亿千瓦时。2012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5.82万农村居民,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已达到8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294.46亿元,增长5.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770.54亿元、增长2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95.19亿元、增长8.7%。轻工业增加值282.73亿元,增长5.0%;重工业增加值797.49亿元,增长22.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
规模以上工业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1522.94万吨,增长5.6%;钢材345.83万吨,增长23.8%;铜材41.71万吨,增长41.8%;汽车56.40万辆,下降11.5%;汽车仪表386.12万台,增长17.5%;船舶128.28万载重吨,增长2.5%;空调1410.46万台,增长1.4%;发电量153.54亿千瓦时,增长23.4%(参见附表)。
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利润总额199.61亿元,利税总额387.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2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1.8%。
重点项目建设。新兴铸管三山基地项目、格力空调一期、美芝精密空调压缩机、奇瑞整车改扩建、海创弋江高新节能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芜雁高速、万达广场等项目建成;盾安制冷设备生产、宝骐新能源汽车、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鑫科高精度电子铜带、芜湖港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奇瑞发动机和变速箱改扩建、奇瑞重工重型机械、飞利浦瑞华LED、德尔小家电、科逸住宅设备产业园、南翔万商国际商贸物流园区、三山区东汇码头、芜湖服务外包产业园二期、宁安城际铁路、合福客运专线等项目加快建设。
建筑业。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2家。全年完成总产值34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利税19.32亿元,增长23.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9.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9.6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1.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1.46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当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合同利用外资4.02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3.17亿美元,增长26.5%。实际利用内资1853.35亿元,增长23.0%;其中省外亿元以上资金700.30亿元,增长21.0%。新引进法国液化空气工业气体、德国林德集团食品级二氧化碳等5个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已有37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芜湖投资了42家企业。
园区建设。全年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5.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2.4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867.8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4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29.2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5.0亿美元。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444.06亿元,增长16.8%;乡村零售额46.13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26.48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3.72亿元,增长15.5%。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进口总额12.54亿美元,下降0.3%;出口总额33.70亿美元,增长24.6%。从出口产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额27.1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0.4%。从产品出口地区看,对欧洲出口7.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4%;对亚洲出口12.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6%。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2035.62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014.7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4.62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0573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64家;星级饭店30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3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5处,其中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5.36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客运量14659万人,比上年增长24.9%;公路货运量14086万吨,增长25.3%。铁路客运量455.9万人,下降2.2%;铁路货运量121.37万吨,下降2.0%。水路货运量9391万吨,增长19.7%。港口货物吞吐量8260.10万吨,增长10.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5.80万吨,下降4.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5.03万标准箱。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4.25万辆,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8.98万辆,增长23.5%。年末民用船舶拥有量4117艘。全市公路里程
邮电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5亿元,下降23.2%;电信业务总量24.56亿元,增长14.5%。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2.43万户,减少5.26万户;移动电话269.36万户,新增34.96万户,其中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76.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3.36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971.49亿元,比年初增加36.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7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25.94亿元,比年初增加293.1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80.01亿元,比年初增加71.82亿元;中长期贷款909.8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67亿元。年末外汇存款余额3230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3049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4958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091万美元。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824.44亿元。全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17.40亿元。6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额136.42亿元,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额124.58亿元。成立了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市建投公司、经开区、高新区共发债53亿元,奇瑞汽车公司发行10亿元私募债券。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人身险17.35亿元,增长2.6%;财产险12.71亿元,增长23.9%。赔款及给付支出9.47亿元。其中,人身险3.04亿元,财产险6.43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其中国家级3个,新增省级10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6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其中新增省级1个;省级及以上质检中心6个,其中国家级2个,新增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院士工作站4个,新增2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3家,其中当年新认定61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54个,其中当年新认定180个。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其中新增和升级共1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鑫龙电器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面积26.
教育。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专任教师0.64万人,在校学生14.73万人,招生4.72万人,毕业生3.99万人;普通中学211所,专任教师1.31万人,在校学生17.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5.92万人;小学523所,专任教师1.15万人,在校学生19.27万人;幼儿园409所,在园儿童8.2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2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馆藏图书179.2万册,其中市区藏书71.4万册;档案馆12个,向社会开放档案数9.84万卷。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7%和99.3%,有线电视用户39.6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6.63万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6项。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5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35场次;文艺团体演出250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20场次;创作剧目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24个。《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全年总印数3152.4万份;其中《芜湖日报》920.4万份,《大江晚报》2232万份。
卫生。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0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34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8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59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655张。卫生技术人员169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754人,注册护士7186 人。
体育。2012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8枚,其中金牌3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60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49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次,参加活动人员达30万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85亿元。承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中国葡萄牙国际乒乓球对抗赛、全国男子武术散打精英赛等11项国内外重大赛事。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6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9%。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14.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383.43万人,比上年减少1.93万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98.12万人,女性人口185.3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0‰,死亡率13.5‰,自然增长率-1.5‰。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4 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16992元,增长13.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9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71万人。就业技能培训1.6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42万人,比上年增加2.9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71万人,增加4.0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11万人,增加2.7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72万人,增加2.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3.51万人,增加3.06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2.52万人。市辖四县全部纳入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1.54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6.60万人,参合率达116.2%。有6.5万城镇居民、9.29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达到800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520元/月,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1470元/月。全市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12个,床位15986张,收养各类人员8867人。全年共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7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2973.24万元。直接接收慈善捐款1800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邮电业务总量统计口径调整为各邮政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201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
计量单位 |
2012年 |
比上年增减(%) |
一、农产品产量 |
|
|
|
粮食 |
万吨 |
133.70 |
4.6 |
棉花 |
万吨 |
5.49 |
0.8 |
油料 |
万吨 |
15.30 |
1.4 |
烤烟 |
吨 |
6430 |
31.3 |
茶叶 |
吨 |
2519 |
3.5 |
水果 |
万吨 |
20.94 |
-4.0 |
蔬菜 |
万吨 |
127.50 |
7.0 |
肉类 |
万吨 |
14.89 |
5.4 |
牛奶 |
吨 |
5612 |
-14.5 |
生猪(出栏数) |
万头 |
78.66 |
5.6 |
家禽(出栏数) |
万只 |
4596.54 |
6.5 |
水产品 |
万吨 |
16.25 |
2.5 |
二、工业产品产量 |
|
|
|
啤酒 |
千升 |
45043 |
-34.2 |
卷烟 |
亿支 |
345.44 |
2.2 |
纱 |
万吨 |
5.89 |
6.4 |
布 |
万米 |
3574 |
112.0 |
服装 |
万件 |
15075 |
-2.0 |
机制纸及纸版 |
万吨 |
1.94 |
33.6 |
塑料制品 |
万吨 |
62.15 |
-2.4 |
水泥 |
万吨 |
1522.94 |
5.6 |
生铁 |
万吨 |
153.27 |
3.7 |
铸铁管 |
万吨 |
42.53 |
-1.2 |
钢材 |
万吨 |
345.83 |
23.8 |
铜 |
万吨 |
1.31 |
-26.8 |
铜加工材 |
万吨 |
41.71 |
41.8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6737 |
7.0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3482 |
23.6 |
汽车 |
万辆 |
56.40 |
-11.5 |
改装汽车 |
万辆 |
1.23 |
-33.3 |
民用钢质船舶 |
万载重吨 |
128.28 |
2.5 |
低压开关板 |
面 |
15555 |
53.8 |
房间空气调节器 |
万台 |
1410.46 |
1.4 |
汽车仪表 |
万台 |
386.12 |
17.5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53.54 |
23.4 |
天然气供应量 |
万立方米 |
25518 |
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