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芜湖市平均水平。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3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48.12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8亿元,增长3.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0.51:49.43:40.05调整为10.98:48.55:40.46,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35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75%、2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4.1、1.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42762元,比上年增加2482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83.3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6.87千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增长11.8%;油料种植面积1.11千公顷,增长11.6%;棉花种植面积0.34千公顷,下降15.8%。
全年粮食产量52.92万吨,比上年下降4.7%;蔬菜产量47.17万吨,增长11.8%;油料产量3.31万吨,增长11.7%;肉类产量2.72万吨,下降41.3%;水产品产量6.71万吨,增长3.9%。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4.35万千瓦,谷物联合收割机1763台,农用拖拉机1.71万台,排灌动力机械7.39万台。机耕面积9.8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7.0万公顷,机收面积8.9万公顷。全年农业化肥施用量(折合) 3.95万吨,农村用电量5.38亿千瓦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18户,实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31.8%;实现增加值增长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8%。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81.01亿元,增长17.8%,实现增加值增长11%。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7.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68.7亿元,下降1.6%;商品房销售面积79.9万平方米,增长12.1%。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1个,比上年增加20个。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 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19.31亿元,增长1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98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3亿元,增长14.2%。
年末市内公路里程4382公里,较上年增加2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382公里,增加275公里。区域内长江航道里程54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55.4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25138万人公里,下降41.1%;货物运输周转量65.9亿吨公里,下降52.6%。年末公交车路数27路,增加3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199辆,增加28辆,实有出租汽车834辆,较上年持平。民用汽车拥有量111623辆。
邮政业务总量3.6亿元,增长62.3%;快递业务量967.5万件,增长141.2%,快递业务收入7095.5万元,增长74.1%;电信业务总量43.2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1.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5万户。
全年接待各类旅客95.4万人次,拥有星级饭店数7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560间。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1.1亿元,较上年持平。其中地方收入增长2.0%。财政支出66.2亿元,增长1.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42.21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58.87亿元,比年初增加53.26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7.78亿元,比年初增加31.6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1.67亿元。
据抽样调查,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9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93元,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2元,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1.899︰1缩小至1.866:1。
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68.13万人。年末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88人,3113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数6277人。全年拥有各类各种社会福利机构52个,床位数8163床。全年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10.6亿元,增长11.4%。
年末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4906人,在校学生12125人,毕业学生3902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6265人,在校学生19191人,毕业学生6309人;普通初中55所,招生8562人,在校学生26842人,毕业学生9664人;小学155所,招生7468人,在校学生47414人,毕业学生8333人;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224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65人,专任教师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
全年申请专利数2123件,比上年增长94.9%,其中发明专利1109件,实用新型专利945件,外观设计69件;授权专利数954件,增长62.2%,其中发明专利261件,实用新型专利618件,外观设计75件。
年末拥有各类共有卫生机构445个,其中医院14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3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1个,村级卫生室259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520张,卫生技术人员4887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793人,注册护士1535人,药师154人,技师211人。
年末拥有文化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4个。图书总藏量68.1万册(含电子书),其中古籍3.9万册。文物藏品684件(套)。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9万多卷(件)。
全市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硬石膏、石炭岩、砖瓦粘土等22种,探明储量8种,其中煤400万吨,铁1200万吨,铜矿石300万吨,硬石膏87000万吨,明矾石350万吨,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3种。
年末拥有自然保护区数2个,面积7318公顷,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85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203吨,COD排放量6256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7%。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17天。拥有污水处理厂4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8%,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85.7%、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88.9%。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人;工矿其他行业事故0起,死亡0人;建筑施工事故0起,死亡0人。火灾事故185起,无人员伤亡。
2020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单位 |
2020年 |
2019年 |
增速(%) |
常住人口 |
万人 |
81.80 |
|
|
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5110375 |
4869985 |
5.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
|
8.0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万元 |
|
|
14.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万元 |
1635978 |
1574763 |
3.9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万元 |
265068 |
259909 |
2.0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万元 |
662181 |
655344 |
1.0 |
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7310 |
7273 |
3.3 |